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經義】 佛法滿人間.我足了
2025-04-28
各位觀眾,大家平安吉祥!
今天和各位講「我足了」。
「我足了」這句話很有意思,所以有兩句話說:「知足常樂,能忍自安」,一個人能知足就會感到快樂,能忍耐就可以平安吉祥;每天吃飯不要太超過,吃八分飽「我足了」,身體會健康。若是貪食太多,腸胃消化不了,反而有害於身體的健康。
賺錢,賺到某一個程度,見好就收,覺得「我足了」,夠生活了,就能常保盈餘。但是有些貪欲心重的財閥、資本家,就不容易放下金錢的欲望,總想要錢滾錢,利滾利,累積資本,享受資本帶來的名利富貴。所以「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」,我們的社會就是因為這些貪婪無度的資本財閥,才搞得通貨膨脹、金融海嘯等經濟問題出來,不僅害人也會害到自己,很多人為了錢財而喪失生命,實在划不來。
另類財富 喜悅人生
所以,我們應該重視人生的另類財富,比如:身心健康、家庭和諧、親情、友情、社會道義,更加珍貴。像很多住在高樓裡的總經理、董事長,在那裡天天寫支票,幾千萬、幾億萬,多少股票怎麼樣賺錢、怎麼樣獲利。我認為那些人很可憐,一期生命都被股票、金錢、名利給綁架了。反而一些小市民去市場買青菜蘿蔔,十塊錢、二十塊錢,接觸社會大眾,更能感受人間溫情冷暖。
所以,不知足的人生,永遠沒有快樂可言。世間真正快樂的人,就是懂得安貧樂道,淡泊知足,懂得人生哲學「我足了」,而帶來的感恩與喜悅的人生。
當然,做善事不能滿足,待人好也不要感到自滿,樂善好施不滿足,做學問不能滿足;奉行道德希望成佛作祖,路途遙遠不會滿足。對於善法欲、對人間有利益的好事,或對自我要求向前、更完美,在還沒達到圓滿之前,都要繼續加油的,不能因為自滿而卻步不前。
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
「我足了」,比方說,生活中有一、兩萬塊錢,這一個月生活無虞,其他可以無欲無求,足了。我交了朋友,啊!這麼多的善友!大家可以互相幫助,互相來往,「我足了」。我來到這個世間,遇到多少善人、多少師友、善知識來共同成就,「我足了」。
「我足了」這一句話,是我的一句警語。如〈陋室銘〉說:「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;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」這一個小小的房間,我在裡面很快樂;花香不在多,室雅何須大呢?所謂的陋室,只要清淨,又何陋之有呢?所以,在人生的過程中,你要追尋快樂嗎?要懂得知足常樂。你要平安嗎?能忍自安。希望我們的信徒,大家都懂得「我足了」的真義。
祝福你們!
●香積廚
「香積廚」是《維摩經》裡的一個故事。說的是「眾香國」裡面有個「香積廚」,裡面的飯菜,你沒有信心的人,吃了那個飯菜,你就有信心;沒有悟道的人,吃了那個飯菜,你就可以悟道。「香積廚」裡的飯菜,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。
我們叢林寺廟裡的廚房,常常說這是「香積廚」,以「酥酡妙味」供養十方大眾。製作飯食的人,也都是用真誠、歡喜的心來製作香味可口的料理。
飲食美學 生活提升
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家庭裡,都有廚房,也都可以叫「香積廚」。但是在你家的香積廚裡面,你能把你的飯菜,以愛心、關心、歡喜心,煮出妙味來嗎?廚房也是一個可以充滿藝術的場所,美食、美味、美好的氛圍,它也是個「美學」。
我們講廚房是個藝術的地方,它可以美化人生。我們的庭園要美化,我們的衣食要美化,甚至面孔要化妝、要美化;飲食也是要美化,要有美味才好吃。美味吃了很安心滿足,讓人自然充滿了感恩心。
比如我們見到福建人,我們說:「你吃飯沒?」就是「你吃飽了嗎?」他說:「吃飽了!」但是你見到客家人,如果你問他:「你吃飽了嗎?」他說:「我吃足了!」或簡單說:「我足了!」「飽了」和「足了」的回答,其意涵是不一樣的。我飽了,表示雖然不好吃,沒得辦法還是要把它吃飽。客家話:足了,表達不但覺得飽了,而且非常滿足。我們要學會知足常樂,滿足了,這就很有妙味。
各位大家,我們對人生要美化,家園要美化,整個社會、國家、世界,我們都希望環境很美化,生活能提升。漸漸的,從繁華中走出來,要讓心靈美化,這世界會愈來愈美好。
心靈美化 從心做起
心靈的美化,要從小的地方開始,從吃飯、穿衣都要美化。所謂美化,講的不是堆砌,而是從簡單的一件物品、食品,製作出最美好的味道,這就是藝術。尤其在廚房裡面人多了,常常都在吵架,心裡生起了無名火,這無名火就是無明煩惱,當然飯菜不但不美味,吃了也不健康。
有的人到了廚房來不甘願,飯菜就是隨便煮一煮,不講究美味,吃起來就沒什麼滋味。所以我們今天提出「香積廚」來,希望無論男人、女人、老人、小孩,都能在香積廚裡面表現,能燒出一手美味的飯菜,人人都有了供養心,生活就會很和樂。
我個人的歡喜,就是煮出好吃的飯菜,以美味餐飲來供養別人。各位也要以美味來供養大家。佛光山在雲居樓有個大齋堂,一、二樓全開放可以供應六千人同時用餐。在佛門的用餐禮儀,餐前唱「供養咒」,表示對諸佛菩薩的供養;飯後唱「結齋偈」,表示感恩來自十方的因緣。所以會吃的人,把很平常的飯食也吃出酥酡妙味、齒頰生香。
宋朝的雲岫禪師曾經寫了詩偈說:「趙州道個吃茶去,一滴何曾溼口唇。」我不曾溼口唇,心中也從來不曾感覺飢渴,這是心靈中上好的滋味了。
民以食為天,各位也要將心中的美味,煮出來供養大家,自然人生處處都是有緣人,那麼自然「敲門處處有人應」。
今天和各位講「我足了」。
「我足了」這句話很有意思,所以有兩句話說:「知足常樂,能忍自安」,一個人能知足就會感到快樂,能忍耐就可以平安吉祥;每天吃飯不要太超過,吃八分飽「我足了」,身體會健康。若是貪食太多,腸胃消化不了,反而有害於身體的健康。
賺錢,賺到某一個程度,見好就收,覺得「我足了」,夠生活了,就能常保盈餘。但是有些貪欲心重的財閥、資本家,就不容易放下金錢的欲望,總想要錢滾錢,利滾利,累積資本,享受資本帶來的名利富貴。所以「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」,我們的社會就是因為這些貪婪無度的資本財閥,才搞得通貨膨脹、金融海嘯等經濟問題出來,不僅害人也會害到自己,很多人為了錢財而喪失生命,實在划不來。
另類財富 喜悅人生
所以,我們應該重視人生的另類財富,比如:身心健康、家庭和諧、親情、友情、社會道義,更加珍貴。像很多住在高樓裡的總經理、董事長,在那裡天天寫支票,幾千萬、幾億萬,多少股票怎麼樣賺錢、怎麼樣獲利。我認為那些人很可憐,一期生命都被股票、金錢、名利給綁架了。反而一些小市民去市場買青菜蘿蔔,十塊錢、二十塊錢,接觸社會大眾,更能感受人間溫情冷暖。
所以,不知足的人生,永遠沒有快樂可言。世間真正快樂的人,就是懂得安貧樂道,淡泊知足,懂得人生哲學「我足了」,而帶來的感恩與喜悅的人生。
當然,做善事不能滿足,待人好也不要感到自滿,樂善好施不滿足,做學問不能滿足;奉行道德希望成佛作祖,路途遙遠不會滿足。對於善法欲、對人間有利益的好事,或對自我要求向前、更完美,在還沒達到圓滿之前,都要繼續加油的,不能因為自滿而卻步不前。
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
「我足了」,比方說,生活中有一、兩萬塊錢,這一個月生活無虞,其他可以無欲無求,足了。我交了朋友,啊!這麼多的善友!大家可以互相幫助,互相來往,「我足了」。我來到這個世間,遇到多少善人、多少師友、善知識來共同成就,「我足了」。
「我足了」這一句話,是我的一句警語。如〈陋室銘〉說:「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;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」這一個小小的房間,我在裡面很快樂;花香不在多,室雅何須大呢?所謂的陋室,只要清淨,又何陋之有呢?所以,在人生的過程中,你要追尋快樂嗎?要懂得知足常樂。你要平安嗎?能忍自安。希望我們的信徒,大家都懂得「我足了」的真義。
祝福你們!
●香積廚
「香積廚」是《維摩經》裡的一個故事。說的是「眾香國」裡面有個「香積廚」,裡面的飯菜,你沒有信心的人,吃了那個飯菜,你就有信心;沒有悟道的人,吃了那個飯菜,你就可以悟道。「香積廚」裡的飯菜,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。
我們叢林寺廟裡的廚房,常常說這是「香積廚」,以「酥酡妙味」供養十方大眾。製作飯食的人,也都是用真誠、歡喜的心來製作香味可口的料理。
飲食美學 生活提升
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家庭裡,都有廚房,也都可以叫「香積廚」。但是在你家的香積廚裡面,你能把你的飯菜,以愛心、關心、歡喜心,煮出妙味來嗎?廚房也是一個可以充滿藝術的場所,美食、美味、美好的氛圍,它也是個「美學」。
我們講廚房是個藝術的地方,它可以美化人生。我們的庭園要美化,我們的衣食要美化,甚至面孔要化妝、要美化;飲食也是要美化,要有美味才好吃。美味吃了很安心滿足,讓人自然充滿了感恩心。
比如我們見到福建人,我們說:「你吃飯沒?」就是「你吃飽了嗎?」他說:「吃飽了!」但是你見到客家人,如果你問他:「你吃飽了嗎?」他說:「我吃足了!」或簡單說:「我足了!」「飽了」和「足了」的回答,其意涵是不一樣的。我飽了,表示雖然不好吃,沒得辦法還是要把它吃飽。客家話:足了,表達不但覺得飽了,而且非常滿足。我們要學會知足常樂,滿足了,這就很有妙味。
各位大家,我們對人生要美化,家園要美化,整個社會、國家、世界,我們都希望環境很美化,生活能提升。漸漸的,從繁華中走出來,要讓心靈美化,這世界會愈來愈美好。
心靈美化 從心做起
心靈的美化,要從小的地方開始,從吃飯、穿衣都要美化。所謂美化,講的不是堆砌,而是從簡單的一件物品、食品,製作出最美好的味道,這就是藝術。尤其在廚房裡面人多了,常常都在吵架,心裡生起了無名火,這無名火就是無明煩惱,當然飯菜不但不美味,吃了也不健康。
有的人到了廚房來不甘願,飯菜就是隨便煮一煮,不講究美味,吃起來就沒什麼滋味。所以我們今天提出「香積廚」來,希望無論男人、女人、老人、小孩,都能在香積廚裡面表現,能燒出一手美味的飯菜,人人都有了供養心,生活就會很和樂。
我個人的歡喜,就是煮出好吃的飯菜,以美味餐飲來供養別人。各位也要以美味來供養大家。佛光山在雲居樓有個大齋堂,一、二樓全開放可以供應六千人同時用餐。在佛門的用餐禮儀,餐前唱「供養咒」,表示對諸佛菩薩的供養;飯後唱「結齋偈」,表示感恩來自十方的因緣。所以會吃的人,把很平常的飯食也吃出酥酡妙味、齒頰生香。
宋朝的雲岫禪師曾經寫了詩偈說:「趙州道個吃茶去,一滴何曾溼口唇。」我不曾溼口唇,心中也從來不曾感覺飢渴,這是心靈中上好的滋味了。
民以食為天,各位也要將心中的美味,煮出來供養大家,自然人生處處都是有緣人,那麼自然「敲門處處有人應」。
最新消息
台北道場一日禪 根塵同源找回真心
2025-10-13北京故宮太和論壇 發表佛館與社群共生共榮
2025-10-13萬年寺知賓培訓 塑造佛光品牌提升優質服務
2025-10-13頭份童軍團重陽敬老 體現慈悲與關懷
2025-10-13國際佛光會印尼蘇北協會於屠妖節傳遞溫暖 關懷跨族裔弱勢家庭
2025-10-13慈恩寺舉辦社區分享會 佛法關懷安定震後人心
2025-10-13蘭陽別院重陽敬老 傳遞幸福力量
2025-10-13第八屆人間佛教青年論壇 思想收束 面向實踐
2025-10-13〔寶島采風〕山靈共舞八通關 人熊和諧潤心灣
2025-10-13親師攜手 共育均頭好學子
2025-10-13
相
關
消
息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佛教與生活.生活與修持8-5 2025-09-23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禪學與淨土.禪堂的生活與清規4-2 2025-09-03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經義】 佛法滿人間.應世無畏 2025-04-21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人生與社會.佛教的福壽觀4-4 2024-12-20
星雲大師圓寂周年紀念日追思典禮 全球僧信發心奉行人間佛教緬師恩 2024-02-24
【星雲大師全集18】佛法真義3.佛教常識107 2023-12-09
【星雲大師全集17】佛法真義2‧佛學思想73-日日是好日 2023-08-12
最深刻的思念 各道場和金門佛光人讚頌大師 2023-04-24